中国教育新闻网3月12日讯 今天上午11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集体采访。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出席集体采访并回答问题。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提问,中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走向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瓶颈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就是如何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同时中国教育部门能不能进一步加大与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更好地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孙霄兵指出,培养各级各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是这次规划纲要突出解决的一个亮点问题。因此,在规划纲要的多个部分都涉及这个问题,特别是提出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体制改革部分专门写了一章,要推进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也就是意味着,今后我们的改革要把人才的培养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这次规划纲要的制定与之前的一些文件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也就是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规划纲要的文本中,就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几方面内容。
首先是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过去对人才的培养,特别容易用一个标准化的模式来衡量人才,用考试的分数、用学历的证书来衡量人才,今后要改变这种情况,要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等观念;还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推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还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让教育教学的评价更加适合各种人才培养和多样化人才涌现的要求,防止用一个政策进行评价。除了在教育教学内部,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评价也要有一种新的方式,要有多种人才评价的方式,克服唯学历、唯分数评价人才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使各级各类人才涌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全面发展的需要。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上一条:用“德育”温暖“课堂” 下一条:我院获批1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