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北京化工大学吕超教授应邀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在化学楼218会议室做了题为“聚合物老化全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在文物保护材料劣化监测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会由我院院长杜卫民教授主持,我院教师聆听了报告。
聚合物老化现象会导致聚合物结构劣化、形态分解、功能失效,发生灾难性事故。因此,对聚合物老化过程全生命周期评价是保证聚合物材料安全稳定使用的关键。吕超教授课题组基于聚合物材料老化不同阶段的特征,采用不同的分析评价方法,实现了对聚合物老化全生命周期分析。首先,针对聚合物老化初期产生的官能团,采用荧光分子靶向识别成像的方法,实现了对聚合物老化早期的高灵敏鉴定和三维成像分析,通过多维度动力学实现了对聚合物老化三维体积定量分析,为寿命预测提供依据。第二,采用非等温化学发光动力学对聚合物老化过程进行实时追踪,通过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活化能获得聚合物老化不同路径,进而调控老化路径,最后介绍聚合物老化早期荧光分析工业化及在文物保护材料劣化监测中等方面的应用。吕教授研究工作为评价聚合物材料性能及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深入聚合物老化机理认识、设计高性能聚合物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后,我院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四轮论证第二场,邀请吕超教授对李保生、王丽萍、高凤丽博士拟申报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进行指导。吕教授对三位老师的项目申请书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点评,提出了明确的修改意见,为进一步提升申报书质量加油增力。
吕超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Analytical Methods,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等期刊副主编,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合材料早期老化荧光检测及其寿命预测、材料结构光谱表征新方法、及纳米材料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10余项,以通讯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批中国发明专利15项,专利技术转化2项。获批中国合成树脂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团体标准2项和制定工程塑料、橡胶轮胎、阻燃材料企业标准3项。获得2015年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上一条:我院成功举行2022级实习动员大会 下一条:我院开展英语单词周周听写大赛
【关闭】